为什么公司不直接开除员工,而是要求员工主动辞职呢?

前言

在知乎上有个讨论:为什么公司不直接开除员工,而是要求员工主动辞职呢? – 知乎

这类问题还是值得考虑分析下的。

在结婚前,我们应当考虑,离婚的时候“财产”该如何分配。

类似的,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当考虑,如果有一天公司劝退我们,我们该怎么应对。

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本文主要考虑,“为什么有时候,公司不直接开除员工,而是劝员工主动离职?”

背景介绍

在开始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 需要补充些背景材料。

《劳动合同法》中的赔偿规定

我们可以在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中,找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当然,这里讨论的前提是,公司愿意遵循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不遵守,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具体的法律文件,它的法条之间有依赖关系,即满足了什么条件,才能触发什么规定,看着略微有点费劲。

找万能的 AI 给个答案 ,哈哈。

首先是 N 的定义。“N”代表你在该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它是计算经济补偿的基数。工作年限从你入职该公司开始,到劳动合同解除时为止。如果年中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会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则按半年计算。例如,如果你工作了3年8个月,那么N按4年算;如果工作了3年4个月,则N按3.5年算。计算经济补偿时所用的“月工资”,是指你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通常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补偿标准法律性质核心适用情形关键法律依据
N经济补偿金:合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协商一致解除、特定情况下劳动者主动解除、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等《劳动合同法》第46条
N+1经济补偿金 (N) + 代通知金 (+1):合法解除但未提前30日通知仅限于法律规定的三种特定情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合同法》第40条
2N赔偿金: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惩罚性赔偿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第87条

稳岗返还政策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措施的通知_国务院部门文件_中国政府网

一、延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参保企业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大型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60%返还。稳岗返还资金可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以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支出。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

失业率数据的查看

可以在 国家统计局 ,看到失业率数据。

数据是数据,现实是现实。

主动离职是无法领取失业金的。且,主动离职后,医保次月则无法报销。

我们国家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城乡居民医保和社保,不能同时缴纳。且,居民医疗保险,得上一年度缴纳,本年度才生效。

这就带来一个困境:如果某天“主动”离职了,我们就没有医保在身。

此时,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似乎是参加, 灵活就业的医保。对于国家而言,这部分参加灵活就业的人员,是灵活就业中,不是失业状态,哈哈。但是吧,灵活就业不能单单只交医保,必须连着养老保险一起交。即使按照北京的最低标准缴纳灵活就业,每个月至少得支出 2000+。

所以,最好不要主动离职,一定要让公司裁退。但是,糟心的工作,还是早离职的好。毕竟,垃圾公司,有太多恶心人的方式。

为什么公司倾向于,劝员工主动离职

在了解上面的背景后,我将分析三个主体的利弊:公司,个人,社会。

公司的利弊分析

利:节约成本与规避风险。

  • 经济成本:直接开除员工,公司通常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N”或“N+1”),而员工主动辞职则无需支付。对于工作年限长的员工,这是一笔可观的节省。
  • 法律风险:直接开除若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公司需支付赔偿金(“2N”)。通过“劝退”方式,若能达成“协商一致解除”,公司仅需支付经济补偿金(“N”),降低了诉讼风险和潜在的高额赔偿。
  • 管理成本:处理劳动纠纷会耗费公司大量人力和管理资源
  • 内部稳定:直接开除可能引发其他员工的恐慌和不安,影响团队士气和工作效率。温和的“劝退”有助于维持表面稳定,避免“杀鸡儆猴”的负面效应
  • 外部声誉:大规模裁员或频繁开除员工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影响招聘和业务合作。“劝退”显得更体面,有助于维护公司形象

弊:潜在风险与成本

  • 协商成本:成功的“劝退”往往需要与员工进行谈判,可能仍需支付一定的补偿(协商解除的“N”),并耗费管理时间
  • 操作不当的风险:如果公司在“劝退”过程中采取调岗降薪、刻意冷落等不当手段逼迫员工,一旦被员工掌握证据,仍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或被迫离职,公司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员工层面的利弊分析

弊:

  • 经济损失:最直接的是失去应得的经济补偿金
  • 社保中断:主动辞职通常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同时,社保(尤其是医疗保险)可能中断,带来短期保障缺失的风险
  • 求职压力:在就业市场环境下,主动辞职后寻找新工作的压力和空窗期成本不容忽视。
  • 潜在的负面情绪消耗: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被“劝退”本身可能给员工带来职业挫败感和心理压力。若选择与公司对峙维权,可能需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

利:无

稳岗返还政策的利弊分析

弊:

  • 给员工带来了上面的损失: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合法的企业,劝员工主动离职,而不是直接裁员。
  • 加剧不公: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不熟悉法律的劳动者权益受损,加剧职场不公。

利:无

  • 如果这个政策能给企业减负,那就是扯淡。收的时候,直接少收些不就完事了。
  • 同理,减少企业裁员也是扯淡。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